2021年,四川省委、省政府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加快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
提高政治站位
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戰略部署
加強工作謀劃部署。邀請國家部委有關負責同志到四川宣講,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省委書記彭清華主持召開省委財經委員會會議、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等會議,研究部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推動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分解任務目標,細化工作舉措。2021年12月,召開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于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對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及其支撐產業、應用產業作出部署,立足發揮四川優勢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全局。
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主任的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并專門設立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委員會,組建全省碳達峰碳中和專家庫,成立全省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組。
加快構建政策體系。研究制定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四川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印發《四川省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編制工作方案》。
聚焦重點領域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堅持系統觀念,將碳達峰碳中和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
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深化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推進水風光多能互補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國家天然氣(頁巖氣)千億立方米級產能基地。
深入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制定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等重點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節能降碳為導向,加快推進工業領域低碳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動力電池、晶硅光伏、釩鈦、存儲等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關停、淘汰156戶企業落后產能。全面梳理排查,形成全省在建、擬建、存量“兩高”項目清單,研究制定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積極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實施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廣節能低碳交通工具,積極引導綠色低碳出行。加快建設綠色交通基礎設施。
扎實推動農業農村綠色低碳轉型。修訂地方性法規《四川省農藥管理條例》。合理發展農村沼氣等生物質能。大力推動秸稈資源化利用和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在全省布局建設62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
強化保障支撐
不斷夯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基礎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強有力保障。
推進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加快建設天府永興實驗室,聚焦零碳能源、資源碳中和、地熱及碳匯3大研究方向,布局零碳能源系統、高分子低碳循環等8個前沿研究中心。加快推動電磁驅動聚變裝置等“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建設。加強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可再生能源制氫等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研究。
加大綠色金融支持力度。開展全省地方法人銀行機構綠色金融評價。加強天府信用通平臺與“綠蓉融”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聯動,推動711戶企業通過“綠色金融”專版平臺實現融資對接338億元。創新推出四川省碳減排票據再貼現專項支持計劃。
建立健全市場化機制。對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成都)中心數據開展質量監管強化行動。穩定運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持續推進用能權交易試點,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用能量第三方核查,推進存量企業用能權交易履約清繳。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不斷完善電力市場化交易制度,省電力交易平臺注冊生效市場主體超過1.9萬戶。
鞏固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全面構建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科學評估調整生態保護紅線??茖W推進國土綠化,開展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推進草原生態保護修復,。開展黃河流域及其他重點區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